彝人故事
涼山彝人故事,坐落于風景秀麗、民族文化濃郁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是一家專注于彝族文化挖掘、整理與傳播的文化企業(yè)。成立于2024年,公司以傳承和弘揚涼山豐富的彝族文化為己任,致力于將彝族的歷史、藝術、語言和生活方式推廣至全國乃至全球。
業(yè)務范圍廣泛,涵蓋了從文化交流活動策劃與組織、手工藝品及服飾設計與制作,到藝術創(chuàng)作及表演、民族樂器制作,以及土特產品銷售等多個方面。公司不僅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更注重文化的現代表達和創(chuàng)新,通過各種形式將彝族文化的魅力展現給更廣泛的受眾。
在文化交流活動策劃與組織方面,涼山彝人故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精心策劃了一系列旨在促進文化傳承的活動,包括傳統(tǒng)節(jié)日慶典、文化講座、藝術展覽等,這些活動不僅增強了民族文化認同,也為不同背景的人們提供了互相了解和交流的平臺。
手工藝品及服飾設計與制作方面,公司依托豐富的彝族傳統(tǒng)工藝,如精細的刺繡、獨特的銀飾工藝,創(chuàng)造出既有傳統(tǒng)美感又符合現代審美的產品。這些手工藝品不僅是藝術品,也是彝族文化的載體,講述著豐富的民族故事。
在藝術創(chuàng)作及表演領域,公司致力于保護和發(fā)揚彝族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通過定期舉辦演出和培訓活動,鼓勵新一代藝術家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
公司還專門從事民族樂器的制作,這些具有彝族特色的樂器不僅在各種文化活動和表演中被使用,也成為了連接過去和現在的文化紐帶。
涼山彝人故事的業(yè)務活動不僅展現了彝族文化的獨特魅力,也為促進民族團結、增進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做出了積極努力。通過這些多元化的業(yè)務,公司不斷推動彝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同時也為當地社區(qū)帶來了經濟上的繁榮和社會進步。
《丁郎刻母》的傳說
古時候,有個彝族婦女,年輕輕的就死去了丈夫,丟下一個兒子叫丁郎,這婦女決心不再改嫁,孤苦伶仃地帶著丁郎過日子。她省吃儉用,讓丁郎穿好吃好,自己卻穿麻布衣,吃糠咽菜,過著艱苦的生活。
日月如梭,光陰如流水,慢慢地這寡婦老了,丁郎長成一個大小伙子??墒牵±蓮男缮鷳T養(yǎng),嫌母親年老不中用,經常打罵母親。母親卻依然疼愛丁郎,丁郎去做活后,母親在家料理家務,給丁郎做飯。丁郎卻不然,母親給他送飯遲了,他拿起棍子就打母親;送早了,也打母親;天長日久;弄得老母左右為難,這也不是,那也不是。有一天,丁郎在山上犁蕎地,地邊上有兩窩雀,一窩地頭的灌木叢里,是一窩還沒有出窩的小雀;一窩在地尾的一棵小樹上,窩里有一只瞎了眼睛的老雀。兒子犁地時,犁出些小蟲子,一群山雀跟在他的犁頭后啄吃小蟲。他發(fā)現有一只大雀和一只小雀叼著蟲子,來回地喂那窩小雀和瞎眼的老雀,從中受到了教育。他想:人也是這樣,小時候要父母養(yǎng);老的時候要兒女養(yǎng),我連雀鳥也不如。他想到自己對母親不好,非常后悔,于是在心里發(fā)誓,從今以后要學雀鳥一樣,好好地瞻養(yǎng)老母親。
這時丁郎已犁到地頭,看見老母親一歪一歪地送飯來;忙解下犁架,準備去接老母親,他忘記放下手中的牛鞭子,就跑上前去迎接母親,母親看見丁郎拿著牛鞭子朝自己跑來,以為是飯送遲了,兒子又來打了,忙放下飯籮,掉頭就往山林中跑去。丁郎在后面追著,她在前面跑著。母親想到兒子對自己越來越不孝,活著遭罪受,不如死去算了。她鉆過一蓬棠梨樹,看見前邊有一棵白花木,于是一頭撞在樹上面暈了。丁郎跑到時,母親已氣息奄奄,他把母親抱在懷中,痛哭流涕地說:“阿媽,我錯了,對不起你!今天我是來接你的呀!你快睜開眼睛!不等他說完,母親看了他一眼就斷氣了。丁郎悔恨自己對母親不孝,造下了今日的后果。他把母親背回去后,用最隆重的禮節(jié)安葬了母親。又到山中砍來了母親撞死在上面的那棵白花木和一棵棠梨木,用白花木做了一個小木人,刻上眼,耳、鼻、嘴和心臟器官,分別在上面安上一粒銀子,然后給小木人穿上一套新衣服,再用棠梨木做成靠板,把小木人綁在上面,把小木人供在靈堂上。每天吃飯時,先獻小木人,然后才吃飯;天氣冷了,給小木人烤火。太陽出了,把小木人背出屋外曬太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
這丁郎刻母成了二十四孝之一孝,在彝族群眾中一代又一代地傳了下來。凡是彝族家死了人,在舉行隆重的安葬儀式之后,都要由阿畢領著大孝子到山中砍回一棵白花木,做一個小木人,供在靈堂里。彝族把這種活動叫做接祖。
漾濞臘羅支系彝族的“丁郎刻母”:就是請畢摩在墳前占卜“松卦”拔一把松毛,中間插一根草,以垂直方向放下,看中間草倒的方向,按卦示方向,尋找一枝白花樹。孝子由畢摩帶領將找到的白花樹作父(母)親。在樹下點上香,畢摩設堂誦經后,把白樺樹連根挖起,死者長子要將白樺樹背回家,阿畢把白花樹取一段做成一個約五寸長的小木人,給小木人刻上眉毛、眼睛、鼻子、嘴、耳朵,在小木人的胸口上摳一個小洞洞,作為心臟,裝進一點銀器。男高6.6寸,若女高6.2寸。木人做成后,又給他穿衣服和褲子。男的衣服有兩件,一件黑的,一件白的,白的穿在里面,黑的穿在外面。褲子用黑布做,女的穿一花一藍衣,黑圍腰、黑包頭,著藍褲或黑褲,雕好偶像后,畢摩在家設香案,點八炷香、供升斗利市,紙錢、油燈、茶、酒各三杯及湯、飯等,利市錢三元六角、三十六元、三百六十元不等,看主人財力而定。畢摩將靈牌插入升斗,開始祭獻,畢摩誦《安靈經》,孝子頭頂升斗,(內插靈牌)在畢摩指引下,逆時針方向繞香案轉九轉,然后將靈牌按男左女右秩序安放在墻壁上歷代祖宗洞里,按其輩分從左至右排列新故亡人的靈牌不能立即并攏祖公牌位,要放在旁邊供奉三年,待三年燒孝以后才能并攏歷代祖宗牌位一起祭拜。這就是漾濞彝族的“丁郎刻母”